- 袁猷超;任抄文;周东海;
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是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理念和体育理念,弘扬中国体育精神,培养时代新人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发与实施为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提供了指导和引领。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的目标任务进行研究,分析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析,提出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包括中小学体育课程观、中小学体育课程结构、中小学体育课程设计、中小学体育课程评价、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五个方面。研究发现,进一步推进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的有机融合对发挥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作用以及培养时代新人具有一定意义。
2024年12期 No.858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1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梦禅;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旺盛。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形态,对技术、场地要求不高,适宜活动的人群范围广,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有积极的意义。文章深入分析高职院校在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希望能为高职院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No.858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馨雅;曹晓林;郭亚非;
“武舞”是武术与舞蹈的结合,不仅是一种蕴含搏杀技术的操练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独特魅力的体现。“武”和“舞”二字在中国古典历史文化中是相通的,有武舞同源之说,有以武止暴、以舞润心之作用,二者的形成与发展绵延不绝,相辅相成。武舞结合以人体动作和技术技巧作为表现手法和手段,通过体验式教学探讨“武”与“舞”融合与实践,将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2024年12期 No.858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春;郭馨雅;朱怡冰;
中国高度重视各层次的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增强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发挥学校体育在综合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文章对新文科建设内涵要义进行阐释,提出在新文科建设视域下进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并从人才培养、立德树人任务落实、课程体系建设、教师绩效评价改革、实践教学效能发挥等方面提出改进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培养肩负适应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体育教师。
2024年12期 No.858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素;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中考体育改革的落实旨在全面提升学生自身体育素养水平,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全方位发展的能力。文章针对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中考体育改革教学对策展开一系列探讨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革路径,期望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教育的持续发展。
2024年12期 No.858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建团;卢炳强;张长浦;王旭;
新征程体育促进边疆民族团结的独特价值备受关注,其价值意蕴及其教学实现路径亟待深入研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系统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促进民族团结价值意蕴及其教学实现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其价值意蕴主要表现为体育有助于筑牢边疆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民族体育能够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消除民族隔阂;体育经济与文化交流双轮驱动,有利于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其教学实践路径包括: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材和体育教学,强化民族团结价值内涵;坚持体教融合,以体育人的发展路线,提升民族团结价值效用;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教材的编著与教学实践,深化民族团结价值育人等实践路径。
2024年12期 No.85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钟全宏;马艳姿;张婧垚;
该研究聚焦河西走廊“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动力来源以及面临的困境,总结出技术赋能、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产业融合四条现实路径,目的在于实现河西走廊“文体旅”高质量深度融合,推动河西走廊“文体旅”产业协同共进,以满足人民多元需求并助力共同富裕。
2024年12期 No.858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坤鹏;朱贺;王贵仓;赵良;
文章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器材的缺口与配置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合理配置体育器材的重要性。得出结论:新疆贫困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基本体育器材缺乏,器材管理不善导致现有器材损坏、丢失。建议拓宽资金筹资渠道,加大体育专项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维护和管理。
2024年12期 No.858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台盼盼;王亮;颜敏;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课程思政育人全过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塔里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思政融入现状为例,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体系建设、教学评价、体育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提升及学校的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期推动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落实、见效。
2024年12期 No.858 32-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玉闯;范磊;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教学,既是党和国家赓续发展的政治要求,又是课程思政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文章通过系统研究,提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体育课程教学,对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培养青年学生的体育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蕴和实践意义。
2024年12期 No.858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小静;
作为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中华体育精神鲜明地体现了我国体育领域的中国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通过介绍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讨论中华体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进而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认知情况,最后研究培养当代大学生中华体育精神的基本策略。
2024年12期 No.85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砚文;李金龙;陈金鳌;
极限飞盘运动作为一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新兴体育项目,具有丰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提升学生团结协作和身体素质,促进校园活力与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从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需求内涵出发,探讨极限飞盘运动的特点及其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特殊文化价值,分析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作用。研究认为,应以强化课程设置、依托社团力量和加强师资培养为增强极限飞盘文化建设的推广路径,推动极限飞盘运动在我国高校的推广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024年12期 No.858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8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凤春;孔德志;蒋侠;
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卓越表现,不仅展现了体育精神的真谛,也为课程思政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案例。文章深入探讨了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期间的精彩瞬间,揭示背后所蕴含的体育精神、爱国情怀、认知能力和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融合,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2024年12期 No.858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冠南;孙思宇;刘宇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青少年作为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健康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电子竞技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影响青少年的判断。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青少年对电子竞技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误区进行阐述,认为存在“本本”思维、“榜样”思维、“调节”思维、“融入”思维等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思维误区。这些思维误区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甚至有可能危害人身安全。为规避以上思维误区,青少年应理性对待电子竞技,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脚踏实地认清现实。
2024年12期 No.858 48-5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5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国华;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发展共识,但实际学科教育并没有实现教学方式变革。体育承担着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的重任,传统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学存在教学粗放、数字化水平低,资源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以主观经验评价为主和能力偏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中小学生体育发展。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要积极推动教学方式变革,通过提高数字化教学水平、丰富学生学习资源、引入大数据分析评价、进行数字技术培训等方式,优化教与学的关系,助力中小学生体育发展。
2024年12期 No.858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鑫雨;刘敬骁;赵友龙;张唐旭;
文章运用SWOT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南宁市幼儿体智能课程推广进行SWOT分析,发现当前发展体智能课程优势在于南宁市正在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幼儿体育运动市场需求提高;体智能课程理念新颖,符合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助于运动技能形成和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能够有效增强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其劣势在于南宁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幼儿园面临经营困境,课程理论不够完善、大众观念滞后、现实受限等因素阻碍了体智能课程市场快速发展。该研究旨在促进南宁市学前教育改革,为推进儿童体智能产业建设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2024年12期 No.858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燕;李国;
体育赛事组织管理与优化,对比赛项目的顺利进行、参与者和观众的体验提升、安全管理的防范保障及赛事品牌影响力的扩大至关重要。文章以体育强国为研究背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围绕安全保障、风险防范、管理制度方面总结归纳了目前赛事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体育赛事组织管理特点,从风险管控、责任划分、制度公开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旨在为体育赛事组织管理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4年12期 No.858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铉尚;关稳;
文章以大连市体育产业集团下属体育场馆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体育场馆运营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增进市民身心健康,助力城市经济发展。
2024年12期 No.858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2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网刚;吴明华;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智慧体育产业的研究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智慧体育目前正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推广,无锡是江苏省智慧体育试点城市。文章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访谈、战略分析等方法,梳理了国内智慧体育产业研究的现状,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无锡智慧体育产业发展优势,并对其薄弱环节进行了剖析。从智慧体育公共服务、智慧体育场馆建设、智慧赛事运营服务和智慧体育消费场景四个方面对发展智慧体育产业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从规划智慧体育产业项目、塑造智慧体育城市形象、加快智慧体育融合发展等方面对发展无锡智慧体育产业提出了建议。
2024年12期 No.85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铁英;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体育事业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建设体育强国也上升至战略议题。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模式也经历了从强调“效率优先”向注重“质量至上”转型。然而,陕西省目前公共体育服务仍面临着基础设施支撑薄弱、体育公共服务覆盖面狭窄等问题,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鉴于质量评价是改进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该研究从公共支出绩效视角切入,构建了一套陕西省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目的是提升居民对陕西省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
2024年12期 No.85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5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岷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公共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剖析新质生产力赋能公共体育场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探究其发展困境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使得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得到优化并进行组合,提升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针对赋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中数智化转型的不充分与不平衡、高素质人才的匮乏、创新技术落地的难度以及运营管理模式的滞后等困境问题,文章提出深化数智化转型、加强新型劳动者培养、推动创新技术实际应用、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等具体路径,期望为公共体育场馆的高质量发展和体育产业的全面升级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024年12期 No.858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潘捷;
文章对体教融合理念下特殊体育游戏课程构建策略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教师在特殊体育游戏课程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结合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游戏项目进行科学高效开发和引进,使游戏活动能够正常开展,提高特殊体育游戏课程教学水平。
2024年12期 No.858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晶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多样性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高校作为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其排舞教学不应仅局限于传授单一文化风格,还应积极融入多元文化元素,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审美素养及身体表达能力的全面发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多元文化融合对高校排舞教学的意义,从课程内容构建、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完善及文化交流平台搭建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设计思路,以期为高校排舞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024年12期 No.85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荟东;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如何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其中休闲体育运动受到青睐,它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而且能够强身健体。高职体育教学引入休闲体育运动,能够更好地响应教育体制改革要求,丰富体育教育内容,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也成为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发展的新趋势。文章结合现阶段休闲体育运动引入高职体育教学的趋势及重要意义,对体育教学引入休闲体育运动的有效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2024年12期 No.858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琳;
足球是初中体育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基于“教会、勤练、常赛”的初中足球大单元教学策略,阐述了这一策略的具体实施步骤,以期提升初中足球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
2024年12期 No.858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魏绪伟;
文章探讨了高校篮球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具体实践策略。作者基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设计了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反思式学习和小组讨论等教学策略,旨在通过篮球课程提升学生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些策略的实施效果和学生反馈的系统评估,验证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政教育体验,提高其对社会责任的认知深度与承担意识。文章强调了将体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为未来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4年12期 No.858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文琴;
体育生活化教学是指将体育教学活动置于学生实际的生活背景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参与体育课堂转为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活动,在生活中学习体育,在体育活动中更好地放松身心、享受生活。这种教学方式在乡镇地区的学校并未能够有效实行,一方面是体育教育在乡镇地区的重视程度仍有不足,另一方面是先进教学方式难以传播,即使乡镇学校有意实施,也可能由于经验不足而力不从心。多种因素影响下,乡镇初中的体育教育发展被限制,学生面临着中考体育的巨大压力,长此以往无法达到通过体育锻炼身心的目的,不利于体育特长生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乡镇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和乡镇初中加强体育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并结合乡镇初中的实际情况、面临的困境给出对应的策略。
2024年12期 No.858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昊伦;
随着职业本科院校试点数量的增加,传统武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得到重新审视并提出改进策略。文章通过对文化互嵌式武术教学的分析与探讨,阐明了建构逻辑、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提出职业本科院校在新时代武术教学模式过程中,一是要建立武术数字化教学平台,二是要营造“职业+武术”的校园文化,三是教师要自主提升教学能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4年12期 No.858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荣;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文简称“新课标”)颁布,为初中体育学科的教学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新课标中重点提出了跨学科融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与反思,并要求广大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彻跨学科理念,打造高效体育课堂。文章结合自身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就新课标下初中体育跨学科教学进行分析探究,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和借鉴。
2024年12期 No.858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俊;张虹;
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和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并提出了深化该模式的策略和建议,即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以及竞争力,为今后实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体育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需求。
2024年12期 No.858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董梦馨;
研究旨在深入探索大学体育旱地冰壶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明确教学路径。经过对该项目的运动技巧、运动精神和文化内涵进行剖析,挖掘出其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制定了大学旱地冰壶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方案,涵盖了优化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教学互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旨在为大学体育教育的思政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2024年12期 No.858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林;郭莉;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创新是对现阶段健康中国宏观政策的积极实践,也从侧面反映出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发展。基于此,选择适当方法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非常必要。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践分析,提出在翻转课堂教学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实践需要加大在线翻转课堂教学平台的建设力度、提升教师队伍创新教学能力水平、加大在线教学模式管理力度,为取得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创新实践效果提供保障。
2024年12期 No.858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英永;
文章旨在探讨“四位一体”理念(享受乐趣、强健体魄、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施路径。通过分析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旨在促进体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践探索等方法,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4年12期 No.858 108-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0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葛栋林;
体育兴趣的培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培养体育兴趣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结合学生个性特点,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创设积极的体育学习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提出了加强家校合作方式,以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持续发展,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些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4年12期 No.858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林时杰;
体育是深圳中考的必考学科之一,体育中考改革提升了体育成绩的分值和所占比重,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很重视,因此考试焦虑成为影响个别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文章采用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同时结合作者多年的初三体育教学实践经验,对考前焦虑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总结出心理辅导训练法。调查发现,考前焦虑与学生个人的心理品质和各方的压力有关。在研究中,作者在体育中考前一个月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调整,并在考试前一天对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联合进行“时间线催眠”,与同一批学生模拟测试和中考成绩进行对比,得出考前“时间线催眠”对提升学生体育中考成绩有积极影响。
2024年12期 No.858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卫华;
在当前体育教育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课程设计需要遵循系统性、实践导向和创新原则,以确保教师能够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教学效果。然而,现有课程设计中仍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课程内容更新滞后以及个性化需求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建议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引入最新教育理念与技术以及设计个性化培训课程,以期提升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其职业发展,从而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
2024年12期 No.858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欣;
文章以高职学生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估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优化高职体育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分析当前高职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效果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完善的评估体系是提升高职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文章的研究成果以期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4年12期 No.858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陶光华;杨海航;张李强;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分析了西藏高校体育教学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现状、问题及根源,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验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为指导,构建了“目标导向、内容衔接、方法互动、评价多元”四位一体的融合路径。提出了重塑考核体系、深度挖掘西藏特色体育训练资源、创新应用多元教学模式和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的具体策略,旨在为西藏高校体育教学论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推动西藏体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2024年12期 No.858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