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6 | 2 | 141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作为新时代党民族工作的一种新思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经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文章通过探讨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时代内涵与价值呈现等问题,就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路径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独有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东方人文精神,就是渗入中华民族骨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的作用日渐凸显。这既呈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bstract:[1]新华社.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1).
[2]新华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3]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EB/OL].http://m.news.cn/2023-10/28/c_1129945154.htm.2023-10-27.
[4]青觉,徐欣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逻辑[J].民族研究,2018(6):9.
[5]张国欣.共襄团结盛会共圆复兴梦想[N].中国民族报,2019-09-10(7).
[6]福柯.规训与惩罚[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376.
[7]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342.
[8]马湘林.情感、身份与归属——群众文化刍议[J].大众文艺,2018(1):7.
[9]张建华.符号学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传承[J].中国体育科技.2015,(3):127-130.
[10]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8.
[11]崔乐泉,刘兰.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1):8.
[12]许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3):60.
[13]董慧,王晓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现实挑战及铸牢路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4):21-30.
[14]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EB/OL].https://www.ihchina.cn/project.html.2022-07-11.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8.
[16]乌小花,艾易斯.“一带一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理念、价值与实现路径[J].西北民族研究,2018(4):21-29.
[17]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经国务院授权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15-03/28/content_2839723.htm.2015-03-28.
基本信息:
DOI:10.16730/j.cnki.61-1019/g8.2024.11.001
中图分类号:G812;D633
引用信息:
[1]崔乐泉,李英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视角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考[J].体育世界,2024,No.857(11):6-9.DOI:10.16730/j.cnki.61-1019/g8.2024.11.001.
基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