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0 | 81 | 207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依据啦啦操基本理论、训练学、教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啦啦操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并指出在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促进我国啦啦操研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Abstract:[1]罗梅英,李国新.动作示范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J].科技信息,2007,28,(3):82-85
[2]聂英涛,刘成香.广西高校设置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2007,28,(3):82-85
[3]陈平.对我国啦啦队竞赛规则演变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0):1442-1443
[4]王雁北,仝敬平.2005年河南省大学生动感啦啦队比赛情况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2):168-170
[5]杨云,刘训,钱贺亮.浅析啦啦操比赛对师范女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3):140-142
[6]谢雪玲,毛进红CUBA啦啦队的短期组建与训练[J].科教文汇,2007,107-108
[7]张杰,杨洪云.浅谈健美操啦啦队的短期组织和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2000,(3):13-15
[8]孙铁民,李惠娟.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4):85-87
[9]王丽娟.论我国开展竞技啦啦队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117-118,122
[10]吴蓉蓉,林锦清.啦啦操运动团体凝聚力影响因素[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24,(6):124-128
[11]徐中秋,刘松霞.啦啦队队员的分类与技术特点分析[J].贵州体育科,2006,(4):36-38
[12]王皓,李逸群,张少卿.舞蹈类啦啦队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训练方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2007,27,(2):159-160
[13]赵秋爽,周卫.啦啦队的音乐和动作的选编初探[J],体育科学研究,2004,8,(1):64-66
[14]冯道光,发展中国啦啦队产业的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0);:21-23
基本信息:
DOI:10.16730/j.cnki.61-1019/g8.2008.06.011
中图分类号:G831.4
引用信息:
[1]谭丹华.我国啦啦操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No.593(06):19-20.DOI:10.16730/j.cnki.61-1019/g8.2008.06.011.
基金信息: